ephen Spector ) 是石溪大学英语系主任,著有《福音派与以色列:美国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的故事》一书,该书深入探讨了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原始采访、网站、出版物、新闻报道、调查研究、礼拜仪式和宗教间会议中挖掘信息,以令人惊讶的方式了解福音派支持以色列的来源。在下面的原始帖子中,斯佩克特研究了布什和奥巴马对以色列和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看法之间的对比。
W·布什保留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温斯顿·丘吉尔的严肃半身像移走,换成了林肯的半身像。没有比这更能体现总统世界观变化的象征性举动了。
正如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指出的那样,林肯认为,有时我们必须追求自己的绝对真理,即使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奥巴马也知道林肯对世界事务的看法很复杂:林肯知道我们必须达成共识,抵制妖魔化的诱惑,因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不能确切地知道上帝是否站在我们这一边。
相比之下,布什的冲动是重视道德清晰度。因此,他以丘吉尔为榜样,提倡对伊朗和阿法国电报数据库 拉伯极端分子采取明确而积极的回应。他确实不遗余力地指出,这场战斗不是与他称之为和平宗教的“伟大宗教”伊斯兰教作战,而是与恐怖分子作战。然而,在描述激进伊斯兰主义者的目标时,布什反复提到二战中的法西斯侵略。例如,2005 年,他警告说,信奉明确而集中的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武装分子试图建立“一个从西班牙到印度尼西亚的激进伊斯兰帝国”。他在 2006 年表示,当今的恐怖分子是“二十世纪法西斯分子、纳粹分子、共产党员和其他极权主义者的继承者”。布什说,他们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世界愿景,面对这样的敌人,西方永远不会接受任何不彻底的胜利。这与丘吉尔号召英国人民反抗希特勒的言论如出一辙:“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不畏一切恐怖也要取得胜利,不顾前路多么漫长和艰难也要取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