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拉辛的悲剧升华了爱与恨之间的联系,那么弗洛伊德则打破了这种矛盾,认为爱与恨属于同一种客体关系:“在对待客体的行为上,爱几乎无法与恨区分开来” [1] ,他于 1915 年写道。随着拉康创造的“爱的仇恨” [2]术语 ,拓扑回路变得更加精确。对爱的需求是无限的,仇恨就源于此:“正是在这一呼吁的极限之处,‘真正的爱导致仇恨’。” » [3]
基于 Anaëlle Lebovits-Quenehen 作品的Hebdo-blog Nouvelle série本周将焦点放在了一种仇恨上,这种仇恨并非爱的反面,它不是从想象的闪烁和象征的破裂中浮现出来,而是从现实中浮现出来:“一种坚实的仇恨是针对存在的”,拉康告诉我们,它会掩盖“这个我称之为Ding 的核心 ” [4],即物 (Thing),也就是真正的享受[5]。
唉!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享受[…]。我们只知道如何拒绝他者的享受” [6]。一个残酷的观察:社会纽带不是建立在对一个人会是什么的了解上,而是建立在对一个人不是什么的了解上。急于确认自己的身份 澳大利亚 WhatsApp 号码列表 所产生的焦虑,可以与因不在场、因被所有人拒绝而产生的焦虑相比较[7]。这种“制造一种暗示认同的东西” [8]的倾向 与坚定的仇恨有着奇怪的联系,这种仇恨针对的是他人享受中最私密的部分,而所谓的社交网络成为了这种仇恨的回音室,以至于人们创建了一种应用程序来抵御网络仇恨[9]。
心理分析使我们能够采取新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曲折,其中存在在社区吸引力、对他人的仇恨及其隐藏的面孔:自我仇恨之间摇摆不定。真理在另一个舞台上浮现,关于是什么决定了生命的方向的意义逐渐浮现。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金块会让说话的身体向其他地方极化,向阻碍说话的身体极化。分析性的词语对存在产生独特的影响。构成身份认同的主要能指就在那里,但是这些来自他者的表征却是在沙发上在一个陌生的维度中被体验到的。在陈述的过程中,这种陌生感会在身体中被感受到,并开启一种与自身的奇异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说话的人在一瞬间表明自己是“他自己的他人” [10]。经历这个过程并坚持到底,可以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当前的论述。仇恨是拒绝我们每个人心中存在的他性观点的名称之一,我们对这个观点什么也不想知道,因为它会扰乱我们让自己被他者俘获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