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什么是伏击营销?

Posted: Sat Jan 04, 2025 10:52 am
by rakibhasan432
伏击营销是一种策略,公司试图以某种方式将自己与重大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成为官方赞助商。目标是通过将活动引起的一些积极的消费者联想带回您的品牌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从本质上讲,伏击营销涉及在竞争对手的活动或产品发布附近推广产品或服务。

这种营销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困惑和兴奋。如果做得正确,伏击营销可能是从竞争对手那里窃取市场份额的极其有效的方法。

伏击营销有很多好处。以下是主要的:

首先,它允许您利用竞争对手的营销预算。
其次,它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 孟加拉国电话号码数据 困惑和不确定性,并鼓励他们尝试新产品或服务。
最后,埋头营销可以产生大量的免费广告,因为人们天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
伏击营销的缺点
虽然伏击营销可以有效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但它也并非没有缺点:

如果营销活动被认为过于激进或侵入性,则 可能会损害您的声誉。
该公司可能会因侵犯版权或其他法律索赔而被活动组织者起诉。
如果目标受众认为公司的行为不诚实或不道德,伏击营销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开展此类活动之前仔细权衡利弊非常重要。


另请阅读:什么是积极营销:特征和策略以及示例
伏击营销的类型
伏击营销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

直接伏击营销
在直接伏击营销中,公司使用与官方赞助商的名称或徽标相似的名称或徽标来制造混乱并利用活动的受欢迎程度。

例如,在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许多公司在广告中使用了奥林匹克五环的图像,尽管它们不是官方赞助商。

直接伏击营销有四种类型:

伏击是一种将广告放置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以使潜在客户感到惊讶和高兴的策略。
侵犯知识产权是指一个品牌使用另一个品牌的徽标和符号来宣传其服务。常常会引起消费者的困惑,同时也会降低版权所有者的营销力度。
利用他人的成功是一种品牌希望通过赞助活动参与者来提高其知名度的策略。
掠夺性伏击是一种品牌攻击另一个品牌的策略,使人们很难识别真正的赞助商。
间接伏击营销
间接埋头营销是指公司与某项活动有关联,但该公司使用非官方手段,例如赞助官方赞助商的竞争对手。

使用关联
在这种类型的间接营销中,公司试图通过赞助参与活动的个人或个人团体来在自己和活动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在 2010 年 FIFA 世界杯期间,许多公司赞助个人球员而不是赛事本身。

通过这种方式,该公司误导公众认为其与赛事/队伍/选手有关。最令人震惊的例子包括直接引用赛事/球队/球员以及使用受保护的商标。大公司往往会关注此类限制,并试图通过减少直接引用来避免违规。

2014 年 FIFA 世界杯期间,耳机制造商 Beats by Dre 发布了以足球明星为主角的赛前广告。国际足联禁止球员在锦标赛期间在体育场内佩戴耳机,但足球机构无法阻止该广告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因为它没有直接提及锦标赛。

Beats by Dre 耳机广告“The Game Before The Game”。
Beats by Dre 耳机广告“The Game Before The Game”。图片:YouTube
《入侵》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通常会寻求在活动中吸引广泛关注,瞄准体育场馆和广播媒体的观众。技术可能包括在地面上放置带有摄像头的巨大标志、飞艇、天空标志,或者只是向粉丝分发商品。

因此,在2006年世界杯上,巴伐利亚公司的代表向荷兰球迷分发了带有巴伐利亚标志的亮橙色皮裤(巴伐利亚人的民族服装)。

2014年世界杯上,巴西球员内马尔脱下T恤,此时短裤下印有蓝人标志的松紧带清晰可见。显然,这是里约热内卢某知名泳装品牌送给巴西队队员的“礼物”。

该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内马尔的照片,促使国际足联调查可能对内马尔采取的纪律处分。不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理由是“曝光”是偶然而非故意的,而且该品牌本身也辩称自己永远无力承担与内马尔一起做广告的费用。

随机广告
对时事作出反应并引用时事的随机广告是否构成伏击营销,仍存在争议。此类广告通常带有幽默或讽刺的语气。虽然它确实利用了公众对该活动的兴趣,但不太可能误导该品牌参与该活动。

奥利奥在 2013 年超级碗比赛中将这种类型的广告发挥到了难以企及的水平,在体育场停电期间,奥利奥营销人员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在昏暗灯光下的产品图片,并配上标题“你仍然可以在黑暗中浸入[饼干]”。这条帖子在灯光亮起之前就疯传了。

奥利奥
图片:推特
Zippo 也获得了类似的机会。 2014年索契冬奥会前夕,火炬上的圣火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熄灭。摄像机捕捉到了使用 Zippo 打火机重新点燃火炬的瞬间。在社交网络的帮助下,该公司成功地从这次拍摄中赚了很多钱。

另一种策略是取笑该活动如何大力保护其知识产权。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Oddbins 酒类商店刊登了一则广告,哀叹“我们无法告诉你我们支持谁。我们不能提及这个事件,这座城市,甚至那一年。至少他们无法阻止我们告诉你这件事:...”随后是有关他们的一款产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