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条保证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任意和非法干涉,也包括保护个人不被强行施加外国国籍(同上)。
第 17 条之外,在Bratsylo案中强制两名申请人获得俄罗斯公民身份还构成基于国籍的歧视(第 8.14、8.19 段)。自动授予俄罗斯公民身份的政策只适用于具有特定国籍身份的人,即乌克兰公民或在克里米亚永久居住的无国籍人(第 8.15-8.16 段)。当然,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如果这种区别对待的标准是合理和客观的,并且目的是要实现合法的目的”,则差别待遇并不构成歧视(第 18 号一般性意见,第 13 段)。但单独挑选在克里米亚永久居住的乌克兰籍人士自动授予俄罗斯公民身份并没有合理和客观的标准(第 8.16-8.17 段)。俄罗斯表示,其目的是在克里米亚永久人口和俄罗斯联邦之间“建立联系”和“稳定的法律联系”,但这并没有为对乌克兰公民的差别待遇提供“合理的理由”(第 4.12 段、第 8.17 段)。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自动向居住在克里米亚的乌克兰国民授予俄罗斯公民身份具有歧视性质的结论与国际法院在类似问题上的立场不同。
国际法院的判决
在适用《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和《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乌克兰诉俄罗斯联邦)一案中,国际法院审议的问题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审议的问题更为狭窄:俄罗斯 2014 年在克里米亚实行的 澳大利亚资源 公民制度是否构成《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规定的种族歧视。《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专门针对种族歧视,因此,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26 条相比,《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 1(1) 条中列出的禁止歧视理由清单狭窄且详尽。尽管如此,《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都禁止基于“国籍”的歧视。但是,如在其他地方(此处、此处和此处)所讨论的,国际法院认为《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中的“国籍”一词不包括国籍,即公民身份。相反,《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委员会认为该术语包括国籍,类似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布拉齐洛案中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26 条中“国籍”的解释。此外,《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中禁止种族歧视的规定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一般禁止歧视的规定不同,并不涵盖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差别待遇(《消除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 1(2) 条)。
无论如何,乌克兰向国际法院提出的诉求并不涉及基于国籍的歧视。相反,乌克兰指控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鞑靼族群因实施一项公民法而遭受歧视,该法宣布克里米亚永久居民为俄罗斯公民(诉状,第 455-476 段;乌克兰的答复,第 544-549 段)。然而,国际法院认为,在克里米亚自动授予俄罗斯公民身份只是“难以在采用俄罗斯公民身份或保留乌克兰公民身份的法律后果之间做出选择”(判决,第 287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