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粗略而近似的衡量标准

Connect Asia Data learn, and optimize business database management.
Post Reply
pappu6329
Posts: 257
Joined: Sat Dec 28, 2024 3:11 am

是一种粗略而近似的衡量标准

Post by pappu6329 »

只是想快速地通知您,EJIL 和 I.CON 在华盛顿与李大学法学院 (非美国法律期刊部分) 制定的非美国法律期刊综合排名中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三名http://lawlib.wlu.edu/LJ/index.aspx 恭喜!

我之所以对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感到高兴,唯一的原因是没有人能够因为“酸葡萄心理”而忽视我即将写的内容。

但是让我们回顾一下。我邀请您访问华盛顿与李大学法学院的网站。它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特别是在设置搜索参数时。稍微试验一下(在您阅读这篇社论之后!)它以自己的方式令人钦佩,并为法学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它的目的很简单。当作者必须选择在哪个期刊上发表他的文章时,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不基于声望或重要性的印象,而是基于读者、引用、影响(无论这意味着什么)等一些硬数据来做出选择?这个精心构建的数据库(不是最用户友好的,但对聪明的法学教授等来说应该不是什么挑战)试图帮助这项有价值的努力。在美国,大多数(但不是全部)法律期刊都是由学生编辑并与法学院相关联的,典型的选择曾经是基于该期刊所属法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WhatsApp 号码数据库 学院的“排名”。华盛顿与李大学数据库则通过引用来追踪影响力,并表明法学院排名(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尤其是当涉及到专业而非“一般”法律期刊时,法学院排名并不能很好地代表读者和影响力。

和信用评级机构一样,有不止一家机构试图提供这项服务。华盛顿和李数据库很有趣,因为它意识到建立影响力标准的困难性,允许用户根据要生成的影响力表改变参数。总体方法似乎相同:选择法律期刊的电子数据库,然后计算文章的引用。然而,仅仅计算引用量可能会扭曲期刊影响力的印象。例如,你可能有一两篇被该期刊发表的高引用率文章,而几乎所有其他文章几乎从未被引用过,然而,这一两篇明星文章可能会扭曲该期刊相对于其他期刊的整体影响力排名。

虽然我对此做了一些简化,但这就是著名的影响因子 (IF) 的由来——它考虑的是总引用次数,但将其除以发表的文章数量,这样“一炮走红”现象就不会过分扭曲期刊整体影响力的印象,而人们得到的是一种平均值。但你可以看到这里的困难:即使总引用次数相同,长文数量较少的期刊的表现也会好于短文数量较多的期刊——尽管这些事情存在激烈的争议,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本身似乎给出了一个误导性的画面:从结构上讲,年鉴往往比季刊产生更好的影响因子。

影响力已经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EJIL的朋友警告我,我倾向于发表简短的反应文章、辩论和类似文章,这将损害我们的影响力。最后一页的诗?不,它没有被引用,但它降低了我们的影响力。漫游费?我对最近的照片“入境地点 - 特拉维夫机场”有大量的积极反应,但它也会降低我们的影响力。它没有被引用,毕竟,它只是给人以审美和智力上的愉悦。
Post Reply